2025年4月18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与西安交通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国际商事仲裁实务”课程在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以下简称“贸仲丝路中心”)正式开课。贸仲丝路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以“中国涉外仲裁的发展与国际仲裁机构之间的比较”为题进行了授课。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光、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谷婀娜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共70余名学生参与本次课程。
蒋红梅副秘书长系统梳理了贸仲发展历程及其时代价值。她以贸仲的成立发展为切入点,回顾了贸仲从初创时期成长为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的奋斗历程,着重阐释了仲裁在完善涉外法治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并剖析了中国涉外仲裁发展的现实路径。她强调,仲裁作为全球通行的争议解决机制,既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贸仲近七十年来始终秉持专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持续完善仲裁规则,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裁决公信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她希望青年学子深耕专业素养、积极开拓全球视野,为中国仲裁事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作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身体力行者,贸仲始终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涉外仲裁人才。2022年,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 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的通知》要求,贸仲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签署《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联合培养协议》。该项目系列课程于2024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正式启动首期授课。该门课程由贸仲设计,结合西安本地实践,由贸仲资深工作人员和贸仲仲裁员共同授课,旨在提升学生的国际仲裁实务能力。
授课前,贸仲丝路中心工作人员带领老师学生们参观了办公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