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智建交55周年,中智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同拉美国家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当前,中国是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根据Trade Map的数据,2024年,智利全年出口额达1033.12亿美元,其中渔业资源出口额高达73.02亿美元。中国在智利海产品贸易中占据一定地位,已经成为智利海产品出口中的重要市场。中智两国在渔业资源领域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中智自贸协定的带动下,加强渔业资源的贸易合作有助于优化供应链,推动两国农产品贸易取得新发展。
智利渔业资源丰富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拥有近1万公里的海岸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发展。受秘鲁寒流带来的上升补偿流影响,智利太平洋沿海和近海区域成为海产品的天然养殖场地,而在德雷克海峡及南极水域附近同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智利作为世界第五大渔业生产国,其渔业资源可以分为水产养殖、捕捞渔业和加工贸易三大类别。
智利的水产养殖不仅在国内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三文鱼和鳟鱼养殖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智利沿海水域水质优良、水温适宜,为水产养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近年来,智利政府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和养殖密度控制等措施,保障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智利政府要求养殖企业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疫病检查,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前,智利的水产养殖正朝着品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加大了对银鱼、南方鳕鱼、红鲍鱼、贻贝等经济品种的投入力度。
在捕捞渔业方面,其海洋捕捞历史悠久,在技术和设备上不断升级,通过配备先进的导航系统确保捕捞效率和产品质量,主要捕捞对象包括拟沙丁鱼、帝王蟹、龙虾、无须鳕、竹荚鱼、智利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资源。智利的捕捞渔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关注渔业资源的保护。智利自2023年起扩大海洋保护区建设,各种旨在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影响的政策、倡议相继生效。当前,智利共有58个各类海洋保护区,覆盖智利超过40%的海域,是拉美国家中保护水域面积最大的国家。
智利的渔业加工贸易同样发展迅速,涵盖了鱼油、鱼粉、干海藻、烟熏食品等多种产品。智利政府同时鼓励私人和外国企业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新型机械化渔船等进行水产品深加工,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智利渔业行业面临挑战
受全球气候变化、政府配额制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智利渔业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智利渔业和水产养殖局发布的《2024年智利主要渔业资源状况报告》,智利渔业资源总出口额已经出现连续三年的下滑趋势(2022年89.29亿美元;2023年76.95亿美元;2024年73.02亿美元)。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极端气候因素对渔业活动形成较大冲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智利沿海水域温度显著上升,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种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三文鱼和贻贝等主要养殖产品的生长环境。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则导致部分渔业设施受损,捕捞活动被迫暂停。海洋酸化对贝类资源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贝壳变薄,产量下降。
其次,智利政府出于保护渔业资源的考虑,颁布禁渔令,并对捕捞实行配额限制。2023年,智利政府修订《渔业和水产养殖法》法案,针对沙丁鱼、凤尾鱼和鱿鱼等重要经济物种,基于科学数据规定每年可捕捞的鱼类数量,以保护鱼类繁殖期。
最后,智利渔业行业还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三文鱼为例,其所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远低于挪威。智利渔业行业虽然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显不足,不仅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也限制了其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中智渔业资源合作前景广阔
从中智两国贸易合作的大前景看,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必将为两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博里奇总统连续出席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之际再度访华,可见其高度重视发展对华经贸关系。自2006年中智自贸协定生效以来,两国贸易额快速增长。2019年,中智自贸协定完成升级,成为迄今我国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自贸协定的签署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2024年达到616.6亿美元,是协定生效前的8.6倍,远高于同期中国对全球贸易3.2倍的增幅,为两国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使两国人民享受更多实惠。
此外,中智两国在远洋渔业方面存在一定互补性,中国高度重视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两国的渔业合作可以进一步拓展。在2024年7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上,发布《中拉农业重点领域部长共识》和《中拉深化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8)》,规划引领未来几年中拉农渔业重点领域的合作方向,包括聚焦水产养殖等领域,推动双方在渔业技术、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探索在渔业全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包括捕捞、加工、贸易等环节,提升渔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加强渔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拓展渔业全产业链合作、提升渔业贸易便利化与市场拓展,中国企业可以在智利渔业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促进双方渔业产业的共同发展。
第一,继续推动中智渔业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中国企业与智利相关机构或企业开展渔业技术合作项目,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技术。2025年2月,智利经济部渔业副部长萨拉斯率团访华,他表示,智利作为全球主要渔业国家之一,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愿为中方企业在南太平洋作业提供港口服务、数据共享等支持,并期待引入中方在远洋装备、加工技术及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助力智利渔业产业升级。未来,相关中资企业可以加强与智利渔业行业的技术交流,特别是在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夯实现有基础上,共同研究解决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深化中智渔业全领域、全产业链合作,包括捕捞、加工、贸易等环节,提升渔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秘鲁钱凯港的正式投入使用,来自拉美的农渔业产品将在更短时间、以更新鲜的状态抵达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可以利用钱凯港的优势,投资智利的渔业加工和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化的渔业加工企业和冷链物流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提升中智渔业贸易便利化,支持两国共同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提升智利渔业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2024年11月,13家智利企业参加于青岛举办的第27届中国国际渔博会,三文鱼、贻贝、鳕鱼、帝王蟹、大鱿鱼等海产品受到许多消费者喜爱。两国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政策指导,促进双方渔业合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