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下午,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上海分会、复旦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国仲裁周活动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国际仲裁的东方视角:中国实践与全球治理的融合”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法律实务界、学术界、企业法务代表及媒体等近百人参加。
贸仲上海分会秘书长李云、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和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杜宇分别致开幕辞。李云秘书长在开幕致辞中系统阐述了中国仲裁国际化的新成就。她援引伦敦玛丽女王大学《2025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指出:北京、上海、香港等五大中国城市集体跻身全球十大最受欢迎仲裁地,贸仲《仲裁规则》更与ICC、HKIAC等国际仲裁机构规则获评全球前五,标志着中国仲裁机构的国际公信力不断提升。她特别强调,中国仲裁的全球影响力建立在扎实业绩之上:以贸仲为例,截至2024年,贸仲累计审理案件突破7万件,近七年年均争议金额超千亿元,案件当事人覆盖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仅2024年,贸仲裁决就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南非、阿根廷、越南等国外法院得到全部执行。她表示,在《仲裁法》修订与全球治理变革背景下,本次论坛聚焦“公司法修订与仲裁的联动”“家族信托与仲裁”以及“仲裁司法审查边界”等议题,正是以东方智慧回应国际仲裁新挑战,推动中国实践与全球规则深度融合。
(贸仲上海分会秘书长李云)
邵万权会长指出,律师在仲裁中扮演代理人、仲裁员、专家证人等多重角色,律师行业和仲裁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上海正致力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已有4家国际仲裁机构于上海设立代表机构。他呼吁构建常态化交流平台、研究平台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平台,提升中国仲裁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邵万权)
杜宇院长表示,中国仲裁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在仲裁法启动首次修订的背景下,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中国实践提炼全球方案,丰富国际仲裁生态系统。他介绍了复旦大学法学院在仲裁研究、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方面的多项成果,并呼吁完善仲裁制度、推动规则衔接,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更包容的争议解决选择。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杜宇)
在主旨发言环节,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葛伟军、加拿大博枫可再生能源集团大中华区总法律顾问苏泳云和德国舍弗勒集团中国区总法律顾问聂鑫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精彩见解。葛伟军教授首先以“新公司法修订对仲裁实务的影响”为题,结合理论和国内外法律实践,就《公司法》下的股东失权、人格否认、代表诉讼、简易注销等制度对仲裁协议效力扩张以及公司纠纷的可仲裁性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他指出《公司法》与《民法典》《合伙企业法》相比对仲裁制度友好度不足,强调公司实践中,应当注重公司章程仲裁条款的作用。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葛伟军)
苏泳云先生聚焦“新公司法与仲裁机制联动下外商投资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指出新公司法导致了公司资本制度、治理结构、董事责任等方面的变革,随着仲裁条款、仲裁案件的复杂性提升,企业需重新审视、调整仲裁条款设计与管理策略,避免法律风险,拥抱新工具。
(加拿大博枫可再生能源集团大中华区总法律顾问苏泳云)
聂鑫先生从跨国企业视角出发,强调仲裁应“以当事人为中心”,平衡、兼顾效率与公正。企业法务、律师和仲裁员应注重商业思维和争议解决思维结合,善用开放名册、调解结合、数字化平台等措施,利用好问题单、审理范围书等各项仲裁工具,加强案件管理效果,提升纠纷解决质效,妥善解决争议。
(德国舍弗勒集团中国区总法律顾问聂鑫)
茶歇过后,两场圆桌论坛相继展开。圆桌一以“家族信托纠纷仲裁处理的探索与思考”为主题,在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郭俊主持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凌云、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李宇、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监兼家族办公室总经理潘星安、炜衡律师事务所全国财富管理及传承中心主任刘宏等四位嘉宾从近期热点“娃哈哈”信托纠纷案作为切入点,对家族信托法律制度现状、家族信托实务问题难点、家族信托发生争议的主要类型和原因进行了讨论。与谈嘉宾认为,仲裁制度在解决家族信托纠纷具有保密性、跨国性、尊重信托合同约定的优势,并就信托纠纷的可仲裁性、如何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加入仲裁条款和信托纠纷中不同主体受仲裁协议拘束的法律问题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从左到右依次为:在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郭俊,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凌云、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李宇、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监兼家族办公室总经理潘星安、炜衡律师事务所全国财富管理及传承中心主任刘宏】
圆桌二以“监督与支持:仲裁司法审查的合理边界”为题,由贸仲上海分会副秘书长赵爽主持,贸仲及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仲裁员石新、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张虎、延华智能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李国敬、炜衡全国民商事争议解决专委会主任王保华参与讨论。与会四位嘉宾从仲裁员、律师和学者的不同角度,结合自身经验,分别从司法审查的意思自治与司法监督的平衡划定审查边界所面临的挑战、司法机关在仲裁活动各个阶段的支持措施、司法审查对仲裁程序瑕疵应起到的监督作用和优化效果、以及仲裁“一裁终局”制度下的救济困局四个维度,分享了各自独到的思考和观点。
(从左到右依次为:贸仲上海分会副秘书长赵爽,贸仲及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仲裁员石新、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张虎、延华智能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李国敬、炜衡全国民商事争议解决专委会主任王保华)
活动最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季立刚与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全国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小炜律师分别作总结致辞。季立刚教授从比较法的视野、法律史的维度、民商有别的角度阐释了他对商事仲裁的理解以及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思考。张小炜律师表示,本次活动成果丰硕,既有对仲裁制度宏观发展的深入洞察,也有对企业实务难题的精准回应,并对与会发言人和联合主办单位进行了诚挚感谢,表达了未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的希望。本次活动展现了中国仲裁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实践和思考,在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中顺利闭幕。
(左: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季立刚、右: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全国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