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仲香港正式发布“港资”“港仲裁”有关指引

2025-09-25 00:00:00 编辑:贸促会贸仲委 贸仲委发布

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登记设立的港资、澳资企业依据《关于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作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争议提交贸仲香港仲裁中心仲裁的实务指引

一、背景

2025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作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内地九市”)登记设立的港资、澳资企业(“合资格企业”)既可以约定内地为仲裁地,也可以约定香港为仲裁地解决商事纠纷。[1]

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登记设立的香港、澳门投资企业协议选择港澳法律为合同适用法律或者协议约定港澳为仲裁地效力问题的批复》(“《批复》”)正式施行。根据《批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合资格企业,约定以香港作为仲裁地,当事人以争议不涉港澳因素主张仲裁协议无效和/或主张不予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同时入选全球前五大最受欢迎的仲裁机构以及全球前五最受青睐仲裁规则的仲裁机构[3],迄今已受理超过7万件仲裁案件,其中,一方当事人为“三资企业”的案件量占比常年位居前列。

2012年,贸仲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在香港设立贸仲香港仲裁中心(“贸仲香港”)。贸仲香港依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贸仲规则》” [4])和香港仲裁程序法受理和管理仲裁案件,默认仲裁地为香港、裁决为香港裁决。贸仲香港管理的仲裁案件中,适用香港法作为实体法的案件数量位列第二,仅次于适用中国内地法律的案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当事人各占三分之一,排名并列第一。[5] 迄今,贸仲香港已为来自全球30余个司法管辖区的当事人提供仲裁在内的争议解决服务。

贸仲香港是贸仲在香港设立的分支机构,亦是《意见》及《批复》覆盖的香港仲裁机构,是合资格企业在“港仲裁”时的优选。

为便利合资格企业及其交易对手方约定香港作为仲裁地、使用贸仲香港高质量的仲裁和争议解决服务,特制定本实务指引(“《实务指引》”)。

二、合资格企业

于香港、澳门设立的企业,作为在内地以外设立的法人,可在合同中当然地选择将争议提交贸仲香港进行仲裁而无需特别适用政策依据。而《实务指引》下所讨论的“合资格企业”,系指根据《意见》与《批复》项下在内地九市登记设立的“港资、澳资企业”。为准确理解《意见》与《批复》的适用范围,下文将围绕“合资格企业”的认定及其在贸仲香港立案环节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一)定义

合资格企业,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香港、澳门的自然人、企业或其他组织投资,并依法在内地九市登记设立的企业。[6]

由此,《批复》未对合资格企业的港资或澳资作全资或任何资金占比要求,也并不要求交易各方均为合资格企业。即:

内地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只要交易的一方为合资格企业,即使交易本身不含涉港澳或不含涉外因素,交易各方仍可在合同中约定将争议提交贸仲香港仲裁。

(二)内地九市

内地九市,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省东莞市、佛山市、广州市、惠州市、江门市、深圳市、珠海市、肇庆市和中山市。

(三)立案阶段,贸仲香港对合资格企业的主体资格审查

1. 立案阶段,贸仲香港仅对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文件(包括合资格企业的主体资格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2. 贸仲香港对合资格企业的初步判断,通常以企业的营业执照或工商登记信息所显示的企业类型为准。例如:工商登记显示为“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投资、非独资)”。

3. 作为合资格企业的申请人应提交自身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若仅被申请人为合资格企业,申请人可提交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到的被申请人的工商登记信息。

(四)仲裁协议约定“调解不成再提交贸仲香港仲裁中心仲裁”情况的处理

即使系争合同约定“调解前置”程序,在立案阶段,贸仲香港不因申请人未实际履行调解而拒绝受理仲裁申请。除非,仲裁协议明确将调解作为仲裁的强制性前提(如明确约定“未经调解不得提起仲裁”),或适用的有关法律有相反规定。

三、仲裁协议

(一)示范仲裁协议

贸仲香港推荐合资格企业及其交易对手方在签订交易合同时纳入以下示范仲裁协议:

“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仲裁中心,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在香港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二)供参考的仲裁协议增补条款:

1. 仲裁开庭地为 ……(选择合适的开庭地,如香港,北京,东京等)

2. 组成仲裁庭仲裁员人数为 ……(一人或三人)

注:仲裁员人数将影响仲裁费用。根据《贸仲规则》附件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费用表三”的规定,贸仲香港管理的仲裁案件中,仲裁员的报酬和费用默认依据争议金额计算。通常情况下,贸仲香港案件当事人选择此种收费方式。当事人还可以选择按小时费率支付仲裁员报酬,该费率上限为港币7,000.00元/小时。通常而言,同一个案件,三人仲裁庭的报酬和费用是独任仲裁庭报酬和费用的2至3倍。

3. 仲裁程序适用语言为 ……(选择语言,如中文、英文等)

注:根据《贸仲规则》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就仲裁语言进行约定;没有约定的,以中文为仲裁语言。贸仲也可以视案件的具体情形确定其他语言为仲裁语言。据统计,贸仲香港管理的案件中,52%的案件仲裁语言为中文,42%的案件仲裁语言为英语,6%的案件仲裁语言为中英双语。[7]

四、交易合同/争议可选择适用的准据法的特别选项

依据《批复》,(无涉外因素的交易/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在深圳市、珠海市登记设立的港资、澳资企业,可选择香港或澳门法律为合同准据法。[8]

五、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提交争议至贸仲香港仲裁的注意事项

(一)仲裁程序适用规则、仲裁员名册、程序适用法

1. 提交贸仲香港管理的案件,默认适用《贸仲规则》(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并特别适用其第六章“香港仲裁的特别规定”的有关规定。

2. 提交贸仲香港管理的案件,推荐适用贸仲《仲裁员名册》。

3. 贸仲香港管理的案件默认仲裁地为香港,仲裁程序适用法为香港仲裁法,仲裁裁决为香港裁决,由香港法院支持和监督仲裁程序。

(二)贸仲香港仲裁案件的代理人及其收费、第三方资助仲裁

1. 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委托内地律师、港澳台律师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律师参与仲裁程序。

2. 当事人还可以和代理律师签订与仲裁结果有关的收费框架协议(包括与内地律师订立风险代理安排),但需要注意相关披露义务。

3. 第三方资助仲裁:仲裁当事人可寻求第三方为仲裁提供资助并以一定比例的收益(如裁决金额或其他财务利益)作为回报。[9] 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使用第三方资助,应在签署资助协议后,毫不迟延地将第三方资助安排的事实、经济利益、第三方的名称与住址等情况提交贸仲香港。

(三)管辖权异议

1.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及/或仲裁案件管辖权的异议,应不晚于第一次实体答辩前提出。仲裁庭有权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以及仲裁案件的管辖权作出决定。仲裁庭如果做出其具有管辖权的决定,任何一方当事人可在仲裁庭出具有管辖权决定后的30天内,向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提出对管辖权的异议。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的决定是终局的。

2. 如果仲裁庭认定其没有管辖权,将作出无管辖权的决定。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对仲裁庭做出的无管辖权决定向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提起上诉。

(四)审理贸仲香港仲裁案件的仲裁员

1. 贸仲香港与贸仲总会和分会/中心使用相同《仲裁员名册》。贸仲现有在册仲裁员1881名,涵盖14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仲裁员名册》有大量的多语种专业仲裁员供当事人选择,港澳台及外籍仲裁员共有591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仲裁员共有215名。

2. 贸仲香港仲裁案件中推荐使用贸仲《仲裁员名册》,当事人可以在贸仲《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也可以选定名册外人士,如《粤港澳大湾区仲裁员名册》中的仲裁员。名册外人士经贸仲主任确认后可以担任仲裁员。

3. 在贸仲香港审结的仲裁案件中,来自中国香港的仲裁员占比第一;机构指定仲裁员的案件中,持香港身份的仲裁员占比72.73%;当事人选定的案件中,持香港身份的仲裁员占比43.59%。

(五)临时措施/保全措施、紧急仲裁员程序、向内地法院申请保全

贸仲香港仲裁中心仲裁当事人,通常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得保全以保障裁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包括向仲裁庭和香港高等法院申请作出临时措施,向贸仲香港申请紧急仲裁员程序以及内地法院作出的保全措施等。

1. 向仲裁庭申请临时措施:在商事仲裁中,当事人往往需要在仲裁裁决作出前,及时采取某些措施来防止损失扩大、保存证据、保障仲裁程序的有效性。这类措施在香港《仲裁条例》中被称为“临时措施”,比照内地称为“保全”。例如,要求冻结对方银行账户、防止转移资产或临时禁止一方披露商业秘密等。在仲裁庭组成之后,当事人还可向仲裁庭申请临时措施,以责令仲裁程序中的另一方为或者不为某些行为的短期措施。该临时措施的法律效力将被认定为具有香港法院作出的强制令一般的法律效力。

2. 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临时措施:当事人可以向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申请针对仲裁当事人以及与争议相关的第三方作出临时措施命令。 

3. 向贸仲香港申请紧急仲裁员程序:在仲裁庭组成之前,当事人可依据《贸仲规则》附件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紧急仲裁员程序》,向贸仲香港申请启动紧急仲裁员程序。紧急仲裁员程序为当事人提供紧急性临时救济。紧急仲裁员作出紧急性临时救济的决定,一经香港高等法院认可,具有与香港高等法院临时措施命令相当的执行力,并可以获得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的强制执行,违反该命令的当事人可能面临藐视法庭的后果。此程序被广泛用于防止证据毁损、资金转移或其他可能影响仲裁结果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注:贸仲香港在收到申请书及申请人预付的紧急仲裁员程序费用后1日内指定紧急仲裁员。据统计,贸仲香港指定紧急仲裁员的平均用时为14.5小时。[10] 在接受指定后,紧急仲裁员将在15日内决定是否作出紧急性临时救济的决定。

4. 向内地法院申请保全:当事人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的规定,请求贸仲香港向内地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转递保全申请。相关流程请参考《贸仲香港仲裁中心关于案件适用内地与香港〈仲裁保全安排〉的实务指引》。

注:迄今,贸仲香港已成功向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四川辖区内的多个人民法院转递保全申请,均获全额保全的裁定。

(六)仲裁文件的提交、交换和送达

除非仲裁庭另有指示,当事人应将仲裁文件提交至贸仲香港,由贸仲香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仲裁文件的交换和对当事人进行送达。当事人可优先通过电子方式提交仲裁文件,贸仲香港亦可以优先通过电子方式送达仲裁文件。

(七)第一号程序令

第一号程序令是仲裁庭在案件初期发布的首份程序性命令,其主要作用是为整个仲裁程序确立清晰的框架和时间安排,确保程序的有序和高效推进。这一命令通常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涵盖适用规则和法律、仲裁开庭地、书面陈述等仲裁文件的提交时间和方式、证人和专家报告、文件披露的具体方式、电子通讯方式等内容。

(八)开庭审理

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询问式或辩论式的庭审方式审理案件。如任何一方要求开庭审理,应开庭审理。对于开庭的方式,仲裁庭可在商各方当事人意见后,决定以现场出席、远程视频或其他适当的电子通讯方式开庭。

来自内地或其他地区的当事人、仲裁员、专家证人和事实证人、律师、仲裁庭秘书、仲裁庭指定专家等若来港参与贸仲香港案件的庭审,可在“为来港参与仲裁程序的人士提供入境便利计划”项下向贸仲香港申请证明书,便可以访客身份入境香港参与仲裁程序而无需事先取得工作签证。

此外,贸仲香港的当事人可使用贸仲总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庭审设施进行开庭而无需支付额外费用。贸仲目前在内地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杭州、福州、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海口、乌鲁木齐和南宁等)均设有分支机构或庭审中心。

(九)仲裁中的调解/和解

1. 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若当事人不希望在仲裁庭主持下调解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贸仲香港可协助当事人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序进行调解。

2. 当事人经调解达成或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也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裁决书或调解书。

3. 经成功调解撤回仲裁请求的,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当事人可申请退还部分仲裁费用。

六、仲裁裁决的跨境执行

除当事人另有约定,贸仲香港作出的裁决为香港裁决。当事人可以在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

1. 在内地申请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可以依据《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2000年)及《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补充安排》(2020年),向内地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认可和执行贸仲香港裁决。

2. 在域外申请承认和执行:如果执行地属于《纽约公约》缔约国,则当事人可以依据《纽约公约》以及执行地法律的有关规定,向执行地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贸仲香港裁决。在适用的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依据相关司法协助安排或互惠原则申请承认和执行贸仲香港裁决。

七、联系方式

当事人如在适用本实务指引时需要任何协助,欢迎与贸仲香港联系:

电话:+852 2529 806

传真:+852 2529 8266

电邮:hk@cietac.org

 

长按扫描二维码

浏览《实务指引》全文

文内尾注

[1]《意见》第一条

[2]《批复》第二条

[3] 根据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仲裁学院和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于2021年联合发布《2025国际仲裁调查报告》,贸仲被评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五大国际仲裁机构之一;2025年,贸仲仲裁规则被评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五大国际仲裁机构规则之一。

[4] 现行《贸仲规则》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5] 见贸仲香港《关于时长、费用、仲裁员和紧急仲裁员的数据报告(数据取自贸仲香港仲裁仲裁中心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审结的典型案件)》

[6]《批复》第三条

[7] 见贸仲香港《关于时长、费用、仲裁员和紧急仲裁员的数据报告(数据取自贸仲香港仲裁仲裁中心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审结的典型案件)》

[8] 见《批复》第一条

[9] 《贸仲香港商事仲裁五十问和五十例》

[10] 见贸仲香港《关于时长、费用、仲裁员和紧急仲裁员的数据报告(数据取自贸仲香港仲裁仲裁中心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审结的典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