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仲裁周系列活动——粤港澳仲裁规则创新与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2025-09-28 00:00:00 编辑:贸促会贸仲委 贸仲委发布

2025年9月25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简称“贸仲华南分会”)主办的2025年第十三届中国仲裁周深圳站活动——粤港澳仲裁规则创新与融合发展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中国贸仲国际仲裁新空间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超800人次参加。

 

(研讨会现场)

 

贸仲监督协调处处长兼华南分会秘书长魏子平通过视频联线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第十三届中国仲裁周活动规模、国际化程度和行业覆盖均创历史新高,展现了贸仲积极宣传中国仲裁实践和法治建设成果的使命担当,发挥了促进国际交往与合作的巨大作用。贸仲仲裁规则获评为全球前五最受青睐的仲裁规则,贸仲华南分会与总会保持高度一致,适用同一套规则体系与服务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商事纠纷解决提供了坚实支撑。与此同时,国际仲裁新空间的设立,进一步为贸仲华南分会立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优势赋能。本次研讨会聚焦于仲裁规则创新,通过探索三地仲裁实践的互通与融合,将为提升大湾区仲裁服务的协同性和整体竞争优势注入新动力。贸仲华南分会将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维度推动三地仲裁规则的衔接与融合,持续提升大湾区法律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魏子平秘书长在研讨会上致辞)

 

(经办人敖宇主持研讨会)

 

在主题分享环节,贸仲仲裁员、贸仲原委员会工作处处长曲竹君以“国际仲裁规则的融合与发展——以贸仲仲裁规则(2024版)适用及最新实践为视角”为题,从“贸仲仲裁规则修订概况”“新规则修订目的及主要考虑”“仲裁程序流程表”和“规则主要修订、适用与最新实践”四个方面深度介绍贸仲仲裁规则的特色,强调贸仲仲裁规则着眼提升仲裁效率、便利化,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在仲裁程序的广泛应用,如规定仲裁文书可优先电子送达、远程视频开庭等;同时,贸仲仲裁规则聚焦创新性的仲裁实践,以更好地保证仲裁程序的公平性、正当性,如明确规定仲裁前置程序不影响申请人提起仲裁申请及贸仲受理仲裁案件、进一步明确管辖权决定作出的主体等。

 

(曲竹君仲裁员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分享)

 

在嘉宾与谈环节,贸仲仲裁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理事会成员、文理明律师行合伙人文理明、澳门特区大律师、澳门法制研究会会长陈华强、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研究所所长韩光明以“三地共话——粤港澳仲裁实践与融合”为主题,分别进行了发言。北京金诚同达(深圳)律师事务所顾问张晓宇主持该环节。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文理明、陈华强、韩光明和张晓宇)

 

文理明仲裁员首先发言,她聚焦于香港在普通法域下的仲裁实践,从仲裁庭不承担调查职能、仲裁书状的准备、证人证词、文件披露程序以及当事人委任专家方面,为现场观众深度剖析香港仲裁与内地仲裁的核心差异,以及分享了相应的实务制胜策略。

陈华强大律师从仲裁中的措施类型、仲裁措施的执行等方面介绍了澳门的仲裁法律,并与现场嘉宾、观众分享其关于大湾区内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无须经境外确认可提请执行、建立大湾区跨境合作调查证据机制方面的积极愿景。

韩光明副教授以仲裁制度中的临时措施作为脉络,首先从新修订的仲裁法、内地与香港仲裁互助保全安排等入手介绍两地法律关于仲裁程序中临时措施的规定安排,再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香港法院的禁诉令与内地法院的管辖权的实务逻辑。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观众针对嘉宾发言的主题进行了多层次发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为期半天的研讨会在热烈讨论与交流互鉴中顺利落下帷幕,2025年第十三届仲裁周深圳场活动——粤港澳仲裁规则创新与融合发展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粤港澳地区仲裁交流的盛会,更迈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融合发展的新步伐。依托国际仲裁新空间的启用,贸仲华南分会将继续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的区际争议解决需要,为协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仲裁高地持续贡献贸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