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的“国际仲裁(双硕士国际班)项目”部分课程在贸仲上海分会顺利举行。

此次贸仲与复旦大学于2025年秋季学期进行的联合培养课程为期3个月,旨在培养通晓国际仲裁法律制度的应用型涉外仲裁人才。课程内容涵盖理论与实务两大板块,由来自贸仲以及行业内资深专业人士共同授课。
在理论教学方面,贸仲委员会工作处原处长暨浙江分会原秘书长曲竹君系统阐述了“中国涉外仲裁的发展及国际仲裁的重要意义”;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赵健就“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仲裁协议与管辖权”进行了深入讲解;贸仲国际案件处原处长、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张烨则围绕“仲裁程序实务及国内外仲裁程序比较”展开分析;上海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牟笛从代理人角度分享了“国际仲裁律师实务”;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牛磊以仲裁员视角解析了“国际仲裁的证据与庭审”;贸仲仲裁员、国际商会(ICC)仲裁与替代性争议解决委员会委员洪育文则以企业为视角探讨了“企业的争议解决管理”;贸仲香港仲裁中心前秘书长王文英结合案例讲解了“仲裁裁决规范与案例评析”。
在课堂教学之外,本次课程特别设置了多视角融合的实务模拟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走访仲裁机构以及国内外顶尖律所,引导学生分别从仲裁机构案件管理、国内外律所的本土实践与跨境实操等不同视角,零距离观察国际仲裁的完整运作流程。通过沉浸式体验机构的管理角色、比较中外律所的业务模式与职业路径,学生得以洞悉仲裁中不同角色的运作逻辑和发展路径。实务环节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求学阶段就能基于切身经历对不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直观比较,以拓宽职业视野并增强其择业的主动性与方向感。

2025年11月14日,贸仲上海分会为参与联合培养课程的学生安排了一日深度的仲裁理论和实务学习。贸仲上海分会与浙江分会秘书长李云以“仲裁裁决的执行与司法审查(含《纽约公约》)”为主题,为本次联合培养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作了收官之讲。她结合多个涵盖不同法域的域外执行经典实例,深入解析了仲裁裁决跨境执行从申请执行到应对司法审查的全流程要点与常见挑战,深刻揭示了仲裁裁决依托《纽约公约》实现高效执行的内在逻辑与制度优势,使学生们对国际仲裁背后的效力保障与价值内涵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此外,贸仲上海分会资深案件经办人李忱煜为学生系统介绍了贸仲的整体情况与发展历程,并依据一起国际货物买卖争议案例组织开展了模拟仲裁庭审活动。
作为“贸仲走进校园”的重要一环,本次课程不仅为青年法律学子提供了近距离了解中国仲裁实践的国际窗口,也通过“理论+模拟+案例”的多维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操的能力,为未来参与国际商事仲裁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