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0月29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创下有史以来最佳单月销量,9月份销量远超以往纪录,这主要得益于市场对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需求。
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force的数据显示,以比亚迪、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和奇瑞汽车为首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乘用车市场占据了创纪录的7.4%的份额,并首次超越了起亚等韩国汽车制造商。
9月份的加速增长是在数月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扩大了其经销商网络,并增加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产品阵容,其他瞄准该地区增长主要驱动力的细分市场的厂商也采取了类似行动。
Dataforce 分析师本杰明·基比斯(Benjamin Kibies) 表示,此次爆发式增长“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渗透率持续增长。”
这一变化在英国尤为显著,英国市场几乎占中国汽车制造商欧洲销量的一半。英国每年两次的车牌更换制度刺激了需求,同时也凸显了这些品牌日益增长的吸引力。英国10%的进口关税远低于欧盟去年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的更高关税。
基比斯表示,“英国市场至关重要。”“中国品牌在英国市场非常强劲。”
比亚迪在英国的销量较8月份增长了六倍,而原本是英国品牌的名爵销量增速也几乎与之持平。奇瑞旗下的欧摩达和捷酷品牌也凭借新款混合动力SUV取得了增长。
中国汽车在欧洲取得的进展凸显了汽车贸易日益加剧的错配,更廉价的电池技术使中国制造商拥有了竞争优势。在电动汽车主导的中国市场,欧洲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有所下降,如今,随着中国企业在中国大陆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加速海外扩张,它们在国内市场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放缓的迹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巴斯夫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卡米斯周三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的显著增长”推动了第三季度全球汽车产量的增长。
在政治方面,欧洲也处于守势。欧盟的关税只是暂时减缓了中国品牌的崛起。由于中国禁止出口荷兰芯片供应商的部分产品,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贸易争端,这场争端围绕着对一家荷兰芯片供应商的控制权展开。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周三警告称,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几天内停产。
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但它们正瞄准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它们推出了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运行成本更低,无需完全依赖充电——这对消费者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9月份欧洲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激增了62%。无需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了15%。
对更经济实惠车型的强劲需求也提振了大众汽车集团和雷诺汽车集团等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销量。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商仍然占据了增长的大部分份额。据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商在西欧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首次超过了韩国品牌。
据Dataforce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品牌在欧洲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份额环比增长超过7个百分点,达到20%。其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9月份也增长了1.7个百分点,达到11%。基比斯表示,如果将浙江乐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斯特兰迪斯的合资企业以及Ebro-Chery合资企业的销量也计算在内,这一比例将达到13%。
基比斯指出,并非所有销量都呈现健康增长的态势。名爵、比亚迪和跃跃欲试在9月份的“战术性”注册量显著增加——这些车辆被卖给了租赁车队或经销商。
比亚迪在2023年开设了其在英国的首家展厅,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其特许零售网点就达到了100家,目前已覆盖英国大部分地区。
伯恩斯坦分析师斯蒂芬·雷特曼表示,“他们正在付费推广——向经销商提供极具吸引力的优惠,以吸引他们代理这些品牌”。“经销商喜欢这些优惠的性价比,而客户则对产品印象深刻——经销商处弥漫着一种震撼和敬畏的气氛。”
中国最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拥有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快速充电功能和丰富的标准配置,价格却低于欧洲竞争对手。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迈克尔·迪恩表示:“消费者显然更倾向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目前,只有中国品牌以合理的价格提供这类产品。现在的问题是,欧洲汽车制造商能否以足够快的速度和足够低的成本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从而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