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日本大阪湾畔,梦洲岛上,中国馆荣获国际展览局颁发的大阪世博会大型自建馆展示金奖时,海水正拍打着世博园外的长堤。
从1851年伦敦水晶宫里“荣记湖丝”的孤勇,到1982年诺克斯维尔新中国在世博舞台的首次亮相,再到2010年上海浦东“东方之冠”的盛放……2025年的大阪,“中华书简”展卷梦洲世博园,中国这个百年世博史的参与者,再次为世界递上一张昂首挺胸的新名片,也首次摘得海外综合类世博会金奖桂冠。
世博之于中国,不是简单的展览展示,更记录着民族复兴的脚步——每一次亮相,都与国家命运同频:积贫积弱时,它是“师夷长技”的急切;改革开放时,它是“走向世界”的探路;进入新时代,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言。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成为核心命题,中国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作答,既是对百年世博史的呼应,更是给出了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
这座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中华书简”,里里外外都是人与自然共同成长的痕迹:建筑主体以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墙体选用国内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屋顶的阳光板引入自然光;竹墙间的景窗缝隙导入微风,加强空气循环;8组弧形竹简作为展陈载体搭建起的参观动线,还有翠竹等元素,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仿佛置于自然之中。
中国馆内“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向世界展示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以及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二十四节气”大屏幕,三星堆、良渚、殷墟文明遗迹,三北防护林、山水工程等当代环境治理成果,与环境共生的未来城市,九天揽胜、五洋捉鳖的月壤与蛟龙号模型,一系列展项引发全球观众广泛好评。
184天的展期里,中国馆各项活动精彩不断。丰富多彩的省区市活动周(日)、企业主题日轮番上演。从广西山歌到景德镇白瓷,从“8D都市”到普宁英歌,从川剧变脸到土家歌舞,从华服翩翩到《悟空》原声,更有澳门特别行政区时隔15年再次亮相世博会,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首次在海外世博舞台亮相。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来访的全球观众献上一场又一场文化和经贸盛宴。7月11日举行的中国国家馆日活动上演出的唐韵鼓乐与舞蹈、嘹亮民歌与现代街舞、朱鹮杂技与中日流行音乐等节目,深深地打动了参与馆日盛典的各国嘉宾,为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大阪世博会展期内,中国馆累计接待观众超19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过万名,包括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位政要和知名人士,近百位日本政要和前政要出席中国馆相关活动,中国馆始终是世博园区最受欢迎的国家馆之一。“中国馆紧扣世博会主题,不仅让参观者感受中国数千年历史演进,更展现了中国为未来社会提供卓越发展方案的担当。”国际展览局秘书长科肯切斯的评价,代表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馆精心布展与精彩活动的高度认可。
在为中国馆在本届世博会上首次拿下海外综合类世博金奖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世博不是对奖牌榜的竞争,而是对人类面对共同难题的思考与解答——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局部冲突、人工智能治理、数字鸿沟、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应对。
中国馆之所以能在世博会上打动世界,恰在于它把“我”写成“我们”——把长江、黄河的水接进太平洋,把稻穗的芬芳递到非洲的餐桌,把空间站的目光投向地球村的灯火,向全世界发出邀请,“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走进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
当“中华书简”缓缓合上,我们捧回的不只是奖杯,更是一把钥匙——它开启的,是14亿中国人与全世界80亿人民共同书写的下一章:让每一次呼吸都有山河,让每一次心跳都有星辰。
“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只有通过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从畅想一步一步走向现实,让全世界人民获得更大获得感、更大安全感、更大幸福感。大阪世博会落下帷幕,但中国馆传递出的友好合作、共建未来的世博旋律仍将跨越山河,在五洲四海间回响。
来源: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