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于2月24日公布2022至2023年度卖地计划,出售13幅住宅用地,可建约8,250个单位;商业用地有四幅,总楼面面积近30万平方米。此外,特区地政总署会在25日起接获的换地和修订地契新申请中加入最低单位面积要求。
特区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在记者会上表示,13幅住宅用地中,港岛占四幅、九龙两幅、新界七幅,其中八幅为上一年度滚存用地。
港铁公司下年度推出东涌配电站、东涌东站第1期和小蚝湾上盖第1期第1批共三个物业发展项目,预计提供4,580个单位;市区重建局推展的项目也有三个,两个位于西营盘,一个在土瓜湾,涉及约910个单位。
至于私人发展或重建项目,发展局估算可提供约4,200个单位。黄伟纶说,综合所有土地来源,预计2022至2023年度私人住宅单位潜在供应量约17,940个,高于全年供应目标12,900个。
商业用地方面,四幅均位于九龙区,包括旺角洗衣街和亚皆老街交界、启德2A区1号,以及观塘安达臣道两幅用地,合计楼面面积约296,800平方米。
特区政府会在首季招标出售两幅位于湾仔皇后大道东和西半山医院道的住宅用地,提供约270个单位。港铁位于东涌配电站的项目、西营盘崇庆里/桂香街的市建局项目也会推售,分别提供1,600个和165个单位;另有一个涉及35个单位的私人发展或重建项目推出市场。
黄伟纶并公布,私人住宅最低单位面积要求将推展至所有特区政府卖地项目、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市建局项目,以及私人发展商的换地和修订地契申请,单位实用面积须至少达26平方米,即约280平方呎,他相信措施不会对楼价和房屋供应带来太大影响。
就涉及换地和修订地契的项目,最低单位面积要求适用于地政总署明日起接获的新申请。若有关项目已取得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规划许可,则不受此限。
黄伟纶解释,特区政府考虑到不少俗称“纳米楼”的单位来自重建项目,并非特区政府卖地表用地,因此决定在换地和改契申请中施加有关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