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科学院冀把握机会 内地与香港配合发展创科

2022-06-07 00:00:00 编辑:贸促会驻外代表处香港 驻香港代表处审核 来源: 香港商报


     香港特区政府近年致力推动本地创科发展,锐意配合国家去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青年科学院院长岑浩璋6月6日指出,近年特区对创科的投入及重视是史无前例,认为是一个千载难逢机会,要好好把握,发挥好香港的优势,与内地互相配合。

       香港青年科学院自2018 年成立至今,一直推动科学教育、培养科学人才,推动新一代投身科创发展。岑浩璋与传媒茶叙时表示,学院新成立政策倡议委员会,会从政策方面去商讨如何帮助香港的学术创科发展,并帮助将科研产业化,又指近年特区对创科的投入及重视是史无前例,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他续说,创科要成功需要多方面配合,在国内或国外创科都可带来就业机会及提升GDP,认为这是香港一个终极目标,将科研在社会上发挥影响力。他指出,若科研厉害,写专利的人才却不足,便会浪费研究成果,而现时不少科研人才正正是花不少精力在非研究范畴方面。若整个产业链能做到各方面配合、环环紧扣,便可让同样的金钱但可做到更多事,把钱用得其所,效果会更好。他提到,香港要吸引人才,需要有多方面的诱因,包括机会及希望、独特的仪器、钱,而人才间可以互相交流合作。

       身兼香港青年科学院副院长及外展委员会主席的马桂宜亦指,委员会在过去举办不少活动让更多年轻人可深入了解科学,以及创科与日常生活的关连,从而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她又说,未来亦会继续做这方面工作,并加入一些新尝试,如找不同的伙伴合作,希望可以擦出新火花。她指数年前创科在大学课程上比较少,但现时已有不少学科也会加入创科内,可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创科方面的知识。

       香港青年科学院执行委员会委员、产业合作伙件委员会主席郑子剑表示,委员会主要将学校的科研人才、学术界人才与产业界联合,把研究 “落地”商品化。他提到,香港在硬件方面,欠缺土地去做科研;软件方面则需要引进更多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

       提到港深合作方面,香港青年科学院执行委员会委员吕爱兰表示,香港做突破性研究比较好,而且香港深圳的优势各有不同,认为要大家结合两方面的优势一起做,才可在创科合作方面做得更好。而岑浩璋同样表示,香港有自己的优势,认为应该要发挥好自身优势,而不是与深圳比较,大家要互相配合才可发挥得更好。

       马桂宜称,近年香港多了与内地合作的机会,惟仍有一些资金未能 “过河”,需要再慢慢发展。她认为,深圳投放很多“种子”在创科方面,现时成效很好,便吸引更多人去投入创科行业,但香港“种子”不够,希望未来也可做到。郑子剑亦指,深圳在创科的指引比较清晰,香港反而没有清晰的政策、指引去做,认为要有指引才可做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