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总裁余伟文7月24日在《汇思》撰文表示,随着美元拆息高于港元拆息的差距拉阔,根据联汇制度的设计及运作,市场出现更多套息交易,加上近月本地市场对港元需求偏弱,港汇自5月以来多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按机制买入港元卖出美元,截至21日,金管局共买入1700多亿港元,银行体系总结余亦相应下降至大约1650多亿港元的水平。
事实上,类似情况在美国对上一次于2015至2018年的加息周期亦曾经出现。虽然市场预期美国今轮加息的速度和幅度会比上一个加息周期来得更急更猛,弱方兑换保证触发的次数及规模可能比上一个加息周期多和大,而银行体系总结余的下降速度亦会比上一次快,但这些情况都是在联汇制度的设计和预期之内。
他指出,金管局多年来在金融及银行体系建立了强大的缓冲和抗震能力,香港外汇储备规模庞大(高达4400多亿美元),相当于港元货币基础约1.7倍,是联汇制度的坚实后盾。金管局绝对有能力及决心,继续维持联汇制度,以及香港货币及金融稳定。香港不需亦无意更改联汇制度。
余伟文提醒,随着美国持续加息,大家在未来一段日子,可能会继续见到金管局承接港元沽盘及银行体系总结余下降的报道,但这些情况是联汇制度的设计和预期之内,毋须担心。
参考以往经验,包括美国对上一次于2015至2018年的加息周期,港元拆息未必会立即完全跟随美息上调。港元拆息逐步随着美息上升是联汇制度下的正常现象,大家毋须担心。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银行体系总结余是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但港元拆息是否上升并不完全取决于总结余的特定水平,因为每个加息周期的情况及市场因素都不尽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至于银行息率,银行会因应本身的资金成本结构及其他有关的考虑,决定调整息率的时机及幅度。市民在作出置业、按揭或其他借贷决定时,必须小心评估及管理有关风险。
他又表示,联汇制度的设计及运作简单易明,但大家仍需慎防坊间不时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扰乱视听,例如说由于银行体系总结余持续下降、内地地产发展商的问题等,会令联汇制度崩溃。
他指出,最近,竟然有人将金管局月初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协议的优化措施,描绘为影响联汇制度的一大风险因素,说根据上述协议,港元会被送缴人民银行云云。事实上,人民银行与金管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持续发展,与联汇制度无关。环顾全球,央行或货币当局之间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实属常见。就人民币而言,人民银行已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