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显著,劳动人口短缺成为社会发展一大隐患。香港特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接受专访时表示,中高龄人口及妇女仍是本地劳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须通过育儿配套、再培训等方式释放妇女劳动力。
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香港整体劳动人口参与率由1991年63.5%下降至去年的59.4%,女性劳动人口的参与率大致呈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47.9%升至去年的54.2%。
孙玉菡指出,“香港整体劳动人口已到顶点且呈下滑趋势。” 与内地“五险一金”保到老不同,香港退休后强积金一次性取出,给一些长者带来不确定性,很多长者愿意在退休后再找一份工作维持生计。香港许多基层工作,如出租车司机、保安等,都是年龄较大的长者在职。
孙玉菡解释,尽管本地劳工短缺,但劳动市场主体一定还是本地劳工。香港已经是比较老龄化的社会,约20%的人口是65岁以上长者,加之本地劳动市场比较紧张,因此需要很多中高龄人口投入市场工作。
安享晚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孙玉菡认为,要是工作有意义,长者愿意工作,应该鼓励他们;这不只是收入问题,还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因此,劳工处会提供津贴让雇主愿意聘请年龄较大但还有工作能力的人。
另外,孙玉菡认为,香港还可以在释放妇女劳动力方面发力,解决劳工短缺问题。
在接触基层的过程中,孙玉菡发现,有些妇女希望并愿意投入到劳工市场,但因为家有小朋友要照顾,无法两头兼顾。劳工及福利局正筹备提供更多儿童暂托中心,让儿童有被好好照顾的空间,妇女也可以投入劳工市场。
考虑到很多妇女因技术不足,无法择业。雇员再培训局还会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让她们有能力进入市场。孙玉菡分享:“有学员很兴奋跟我讲,本以为人到中年不会再有自己的事业,没想到又拥有二次就业的机会,很高兴。”
为鼓励更多妇女投入劳动市场,在职场中,香港法定产假已在去年加至14周,比原来多出4周的开支则由特区政府承担。
面对劳工短缺与失业率并存问题,孙玉菡指出,特区政府通过雇员再培训局,每年资助大约14万人次,以解决劳工错配问题,亦令中途转行业者有专业基础。“我们希望不单在劳动市场提供更多岗位,在专业培训,资历匹配上也要做好工作。”
孙玉菡强调,除本地劳工外,如果某些方面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将想办法更进取的面向世界吸引人才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