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庆总会办“大湾区各界专业人士发展机遇分享会”

2022-09-05 00:00:00 编辑:贸促会驻外代表处香港 驻香港代表处审核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重庆总会于9月5日主办“大湾区各界专业人士发展机遇分享会”,中联办社联部副部长余学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施荣怀等莅临主礼。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就各自的专业领域范畴,总结香港社会实际情况,尤其着眼于青年发展,与在场青年分享各行各业在大湾区不同的发展机遇。

       分享嘉宾包括香港重庆总会主席马浩文,常务副会长罗韶颖、吴永嘉,副会长邓飞、冯钰锋、赵式浩、黄进达、关浩洋、李经纬、向均羚,常务理事张广达、励娜、赵文宗等。

       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郑翔玲致辞时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习近平主席莅临香港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高度概括了 “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为香港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香港是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同时具有先进的科研能力和专业人才储备,能够提供会计、金融、法律、医疗、教育、建筑工程等领域的专业服务,香港要把握和利用好这些优势,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找准定位和角色,更好地服务祖国、服务香港,把握机遇,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马浩文致辞时表示,建议年轻人花时间了解国家政策,香港要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以及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 另外,提升和发展四个新兴中心,包括支持香港成为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他提出分段发展广泛的北部都会区,利用最便宜的土地成本去打造更多能够工作及享有优质住屋环境的小社区, 重点发展国家支持的四个新兴产业中心。

       罗韶颖在线致辞表示,疫情时代,全世界都认识到了制造业对本国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国家都在鼓励制造业回流。制造业已经从以前的初级加工,变得越来越富有高科技含量。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作为个体,更要做好自己,坚守初心,修炼内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吴永嘉致辞说,香港是亚洲的国际法律服务枢纽,执业律师及大律师超过12000名。截至2022年5月底,香港共有939家本地律师事务所。内地于2019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而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这些都将为法律界带来庞大市场拓展的潜能。

       向均羚致辞表示,身为法律界人士,由衷赞同习主席对于“一国两制”的科学论断,完全赞成“一国两制”是一个好制度,必须不偏离、不走样地去坚持。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正是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保证下,人们切身感受到香港对国家的贡献,香港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考验和风险挑战,也开启了真正民主。

       冯钰锋致辞时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未来的局势和长远发展仍是审慎乐观。现有两点建议:第一是完善好和形成真正稳固的爱国者治港局面,第二建议积极融合国家发展大局及参与大湾区建设。香港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把握好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自觉做好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再上新台阶。

       黄进达致辞表示,聚集大湾区和全球各地的创新资源,推进研发旅游产品,吸引全球各地游客到港,强化优质的文体旅体验,是我们需要好好把握的机遇。香港本身具有独特优势,科技与文化水平领先,而且法规健全,资金充裕,信息流通便捷,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以上种种都令香港具备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关浩洋致辞说,2019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列出了六大基本原则、五大战略定位和七大发展范畴,为今后大湾区的发展提出纲领性的指导。社会各界应认真研究和吃透档的精神,用好相关政策,香港亦应和广东省和澳门联合打破制度局限,争取在区内先行先试、特事特办,针对当中的难点和痛点下大功夫,将大湾区打造成高度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