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经济新闻》4月12日报道,据韩国电池业界4月11日消息,包括韩国成品、材料企业在内,全球电池行业正被中国企业所主导。中国企业实际掌控着矿物、化合物供应链。韩国业内分析人士称,随着锂、镍等电池核心矿物价格暴涨,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对于电池和成品车企业来说,在供需不稳定的情况下,及时确保原材料是企业当务之急。也就是说,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加工企业正成为"超级甲方"。分析人士还称,或受此影响,韩国国内5家电池及原材料公司去年的原材料采购金额比前一年的14.8873万亿韩元(1人民币约合191韩元)剧增了34.3%,达到20.5万亿韩元。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为10.3112万亿韩元和9.0073万亿韩元。
为了应对矿物价格的暴涨,韩国企业正在大幅扩大研发投资。韩国三大电池公司LG新能源、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韩国两大材料公司EcoProBM、浦项化学等的去年研发费用为1.9531万亿韩元,比前一年剧增了71.9%。与2021年的研发费用17.2%的增幅相比,投资金额增长率增长了四倍左右。业界相关人士表示, 在矿物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发挥出产品良好的性能将决定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