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文版7月11日报道:在宏观局势不明朗情况下,投资者应寻求建立稳健的投资组合。
这意味着采取措施防范滞胀风险和经济衰退,以及为经济软着陆带来的机遇做好准备。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陈敏兰日前在瑞士银行(UBS)举办的投资展望分享会上,提出上述看法。
为防止负面结果,陈敏兰认为投资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投资者可为投资组合建立起一定的流动性缓冲(liquidity buffer),除了股票和债券,也可通过投资于对冲基金使投资组合多元化。即便股票和债券在滞胀环境中下滑,对冲基金仍能取得回报。
其次,投资者可考虑防御型的股票,如医疗领域和优质的股息收益股,因为在经济下行周期,股息的下滑幅度会比股价小。
陈敏兰也指出,投资者可投资于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价值股,因为当通货膨胀高于3%,无论在哪一个经济周期阶段,价值股的表现都超越增长股。
除了能源,她也建议投资者考虑食品和网络安全领域。她说,各国关注能源供应的安全,可为传统石油公司和提供新一代能源解决方案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带来长期机遇。
陈敏兰指出,只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持续收紧利率政策,增长股的表现将继续受到挑战。对于具备持有力(holding power)和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者来说,可考虑的投资主题包括绿色科技和自动化等。
钟哲雄:投资风格取决于资金流需求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首席投资官钟哲雄博士也在会上分享GIC的投资理念。他说:“投资风格或哲学最终取决于我们自身需用于偿债的资金流需求。如果你有非常短期的现金流需求,选择就很有限,因为必需保持流动性,得快速取得资金。”
钟哲雄指出,GIC的优势在于放眼长期。他说:“我们一直谨记于心的是,我们的责任是跨越多代的,我们需采取长期眼光。这让我们可承受一定程度的市场波动,无需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我们不需要套现投资组合以获得资金。”
他说,GIC尝试构建多元分散和均衡的投资组合,在长期积累财富,承受一定的风险,但不会过于激烈以致需被迫脱售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