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南京市贸促会承办的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举行。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韧性城市”为主题,邀请中外嘉宾分享创见。线上线下十余位中外嘉宾立足南京实际,各展所长,为南京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建设韧性城市需要十个步骤完成: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创新设计研究机构;三是制定治理方案,列入五年计划;四是编制生命线工程分组团化改造方案;五是在每个社区、每个组团补充原来没有的微循环;六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协调各个组团和组团内的微循环设施;七是改造老旧小区,补足社区的单元短板;八是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均考虑“平疫结合”“平灾结合”;九是在超大规模城市的周边布局建设“反磁力”的“微中心”;十是深化网格式管理智慧城市建设。
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汲取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及其应对的经验和教训,大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指挥协调、信息管理和公众沟通,并针对新发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开展系统准备。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育龙提出,国内城市普遍存在预警和响应机制不完善、重要风险隐患点应急能力储备不足、救援力量应急联动滞后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四个转变”提高治理效能。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院院长杜德斌从经济、社会、治理和环境等维度为建设智慧型韧性城市提出建议:构建城市系统的健壮性,以提高城市对灾害的抵抗能力;构建城市系统的冗余性,以提高城市对灾害的应急能力;构建城市系统的机敏性,以提高城市资源的调配能力;构建城市系统的快捷性,以提高城市对灾害的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