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界是推动中蒙经贸合作的主力军、受益者

2023-07-04 07:30:00 编辑:贸促会贸易报社 中国贸易报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是守望相助的好邻居、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和常来常往的好朋友。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蒙关系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建安6月29日在中国—蒙古国经贸合作论坛上表示。

本次论坛由中国贸促会和蒙古国工商会共同主办。在论坛上,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作主旨发言,陈建安主持活动并致欢迎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蒙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长呼日勒巴特尔、蒙古国工商会主席阿木尔图布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奥云额尔登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重要的领导者和推动者,蒙方愿与中方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此次论坛重点强调深化两国企业间的合作,访问期间我接见了很多中资企业,就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互利合作进行深入沟通。蒙方欢迎中国企业来蒙投资兴业,希望推动双方企业在能源、科技、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尽早取得务实成果。”

近年来,中国始终保持着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市场地位。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2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4.1%。今年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5%,充分展示了中蒙经贸合作的蓬勃生机和强劲动力。

“中蒙两国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各具优势,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历史上两国的经贸往来就十分频繁,辽宁锦州港曾经作为蒙古国的出海通道,为很多蒙古人所熟悉。”陈建安表示,工商界是推动经贸务实合作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近年来,中国贸促会与蒙古国工商会一道积极促进两国经贸往来。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充分发挥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的功能,与蒙古国工商会携手落实好两国元首会晤的成果,顺应两国工商界的期待,为中蒙工商界扩大经贸交流合作搭建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遇。

陈建安就加强两国工商界的合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着眼于疫情之后经济的复苏,紧抓发展战略对接机遇。在扩大农产品、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的同时,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旅游、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发展。二是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增强两国经贸合作的韧性。希望两国工商界合作挖掘贸易的新增长点,积极为中蒙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建言献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的翻新和改造、推动简化边境口岸的手续。三是深化投资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当前蒙古国正大力实行六大领域发展政策,对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旺盛,中国产业体系完善,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农业、矿业、制造业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蒙两国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不仅有助于加速各自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使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受益。”金立群表示,亚投行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将充分发挥融资平台功能,积极支持中蒙工商界合作,促进两国合作多元化。一是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两国合作的多元化。二是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重点支持蒙古国进一步参与区域合作。蒙古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加强与中国等邻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蒙古国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三是有效发挥亚投行的融资平台功能,积极支持两国私营部门的合作。

阿木尔图布辛表示,本次论坛是奥云额尔登总理访华期间重要的经贸促进活动。感谢中国贸促会同蒙方合作,在短期内为两国企业家搭建此高质量交流平台。中蒙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两国企业继续关注贸易多元化,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共创新机遇。呼日勒巴特尔详细介绍了蒙古国的投资领域、投资政策,并表示蒙古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法律体系健全、信用评级良好,是中国企业开展贸易投资的理想之地。期待双方企业加强交流,达成更多合作意向。

APRO公司是一家蒙古国的矿业企业,拥有一座金矿、一座铁矿。其企业负责人甘德内(Gan Erdene)在论坛现场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蒙古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不高,融资能力不足,很多蒙古国企业手中都有一些项目,但缺少资金,只能依赖外来投资,很多蒙古国企业参加此次论坛都是为了寻找长期合作伙伴。以矿业为例,蒙古国8000多个采矿点,其中1000多个都是私人在运营,但私人资金量有限,发展到一定程度只能找外来投资继续开采,他这次来论坛也是为了在中国寻找投资。

中国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主要从事化工原料、化工石油衍生物、化工新能源材料的进出口,此次来论坛也是为了在蒙古国寻找贸易机会。“我们即将去蒙古国的一家化工厂进行考察,希望能够达成合作。”

论坛上,来自矿业、建筑、贸易、旅游、运输、畜牧业等行业300余家中方企业代表与来访的100余家蒙古国企业代表进行了一对一洽谈。两国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及媒体代表等约500人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