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评级:尽管出现积极信号,但全球经济风险依然存在

2023-03-07 01:46:40 编辑:贸促会驻外代表处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代表处发布

当地时间2月28日,国际知名评级公司穆迪更新《全球宏观经济展望2023-2024》表示,尽管2023年开局呈现乐观积极的基调,但依然预测2023年全球增长将继续放缓,因为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累积货币政策收紧给经济活动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预测20国集团经济体增长将从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2.0%,然后在2024年提高至2.4%。

  • 整体情况

(一)通胀将保持温和水平,不能保证下降至央行目标。预计大多数20国集团经济体的通胀明年将继续下降,这由于央行政策所促进的需求放缓。在劳动力市场异常紧张的发达经济体中,如果消费者和企业的总需求没有明显回落,就很难降低通胀率并保持在央行2%的目标水平。因此,我们预计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在2023年和202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将高于央行目标。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况差异很大。

(二)央行维持利率限制的时间将长于金融市场预期。尽管人们明显感觉到货币政策紧缩即将结束,但央行加息次数以及利率限制持续时间仍是未知数。如果放松金融条件削弱了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抑制总需求的努力,它们将被迫采取更紧缩的货币政策。

(三)上调了几个大型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同时下调了少数几个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我们上调了对美国(Aaa稳定)、欧元区中国(A1稳定)的2023年增长预测。我们还提高了对其他20国集团经济体的增长预测,包括印度(Baa3稳定)、墨西哥(Baa2稳定)、俄罗斯土耳其(B3稳定)和沙特阿拉伯(A1 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2022年下半年的强劲数据对 2023 年产生了巨大的结转效应。同时,我们降低了对阿根廷(Ca稳定)、南非(Ba2稳定)和韩国(Aa2稳定)的增长预期。

二、尽管出现积极信号,但全球经济风险依然存在

随着新冠疫情相关限制的解除,中国经济现在有望迎来消费复苏,但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可能会减弱。反常的温和天气、财政支持以及转换能源或减少能源消耗的能力帮助欧洲经济体应对能源危机的情况远好于预期。需求和供应正在更好地平衡。由能源、食品和商品价格下降正在增加反通胀压力。然而,过去两年生活成本的上涨继续对全球家庭的购买力造成压力。通货膨胀的下降虽然受欢迎,但对恢复购买力的损失作用不大。美国的整体通胀已经放缓,然而通胀率仍然很高,而且它会以多快的速度继续下降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事实证明,包括印度、巴西(Ba2稳定)、墨西哥和土耳其在内的一些大型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势头比我们预期的更能抵御去年全球和国内金融环境的紧缩。然而,在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得到严格控制之前,新兴市场国家仍将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影响。

尽管近期数据乐观积极,但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风险。特别是,如果需求状况未能明显减弱且通胀仍居高不下,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第二轮货币政策紧缩,从而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因此,金融市场状况的改善可能不会持续太久。此外,2023年油价可能会出现波动,具体取决于中国重新开放后将产生多少额外石油需求。油价飙升将削弱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控制通胀方面取得的进展,进一步加剧家庭财务紧张。

三、经济增长将在2023年减速,然后在2024年回升

20国集团经济体增长将从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2.0%,然后在2024年提高至2.4%。其中,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增长速度将在2023年放缓至 0.8%,超过此前估计的0.2%,随后2024年将增长1.1%。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预计实际GDP 增长将从2022年的3.5%加速到2023年的3.9%,比去年 11 月份的预测高0.8个百分点,2024年预计增长4.4%,比之前的预测高0.6个百分点。

尽管进行了这些向上修正,但不应被夸大,尤其是在美国、欧元区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包括采购经理人指数、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量在内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活动正在显著降温。

  • 美国

美国实际GDP在2022年稳步增长2.1%,但年底势头较弱。包括个人消费和投资在内的个人国内需求是衡量潜在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占GDP的85%,在2022年第四季度仅增长了0.03%。我们认为美国核心经济活动稳步放缓,因为有证据表明美联储加息逐渐导致经济降温。

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将在2023年停滞,因为今年上半年的温和增长会在下半年转为温和收缩。预计实际GDP将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增长0.8%和0.2%,这得益于低于 4.0%的失业率以及在通胀放缓的情况下购买力趋于稳定。然而,随着进一步加息增加借贷成本并抑制投资,预计房地产、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放缓将更加严重并蔓延至更广泛的经济活动。因此,目前预计2023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实际GDP将收缩约1%。经济放缓可能会导致失业,估计这将使年底失业率上升至略低于5%的水平。

尽管预计今年全年实际GDP增长率为0.9%,比之前的预测高 0.5 个百分点,但下半年的收缩将使美国经济在2023 年第四季度相对于2022年同期没有增长。对于2024 年,我们维持此前增长1.1%的预测,这得益于随着通胀缓慢消退和金融市场逐渐正常化,今年之后增长势头逐渐走强。预计美联储将额外加息两到三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并且美联储的明确信息强化了其致力于冷却通胀的决心。

  • 欧元区

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前景有所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在异常温和的冬季和目前充足的天然气储存水平下,因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冲击的最严重担忧并未成为现实。欧元区经济的主要不确定性来自于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的能源充足率。尽管工业部门表现良好,但能源限制仍将是增长的障碍。价格压力继续削弱家庭的购买力。欧元区经济活动依然低迷,预计收紧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拖累将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构成压力。因此,我们的基线预测今年下半年德国(Aaa 稳定)、意大利(Baa3负面)和法国(Aa2稳定)的增长收缩。对英国的增长预期(Aa3负面)进行了微调,预计2023 年英国经济全年收缩0.4%,2024年增长0.8%。

欧元区2022年实际GDP预计增长3.5%。2023 年将增长0.5%,2024年将增长1.2%。虽然2023年的预测好于此前的预测,但产出将总体停滞。随着高能源价格的第二轮效应从通胀数据中消失,通胀可能只会缓慢下降。我们预计欧洲央行将提高基准政策利率,再加息两次,每次加息50个基点,累计加息400个基点。鉴于欧元区的信贷中介主要通过银行业进行,这种加息幅度应该会有效提高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成本,抑制经济活动并降低通胀螺旋上升的风险。

  • 中国

中国政府全面放宽疫情限制的决定自然会推动该国的经济活动复苏。因此,我们将中国2023年和2024年的实际 GDP 增长预测从之前的4.0%上调至5.0%。我们预计非贸易类服务的需求反弹将支持今年春季开始的消费复苏。旅游业和酒店业可能从复苏中受益最大,但由于没有对家庭的直接财政支持,反弹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尚不确定。与其他经济体类似,虽然个人家庭在疫情期间积累了总储蓄,但他们也遭受了收入损失,并因房地产投资损失而遭受负面财富冲击。此外,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疲软也将拖累经济增长。虽然中国放宽了房地产行业的三个“红线”——即可接受的债务现金比率、债务资产比率和债务权益比率的上限——以支持房地产开发商,但这些政策举措对房地产开发商增加新的房地产销售和支撑房价而言影响不大。

尽管中国经济的短期反弹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为强劲,但中长期增长的风险倾向于下行。尽管短期内服务业可能出现由消费带动的强劲繁荣,但中国增长前景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人口趋势、先前积累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及生产率增长的限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外部环境仍将充满挑战,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将根据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和安全考虑重新制定其技术投资和贸易政策。中国与几个主要经济体,特别是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恶化,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不太可能很快消退。西方国家限制投资流入中国、阻止技术获取、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市场以及促进多元化政策的其他措施,可能会继续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风险认知。这些措施也有可能削弱中国的经济前景。

  • 其他经济体

对于土耳其,我们将2023年和2024年的实际GDP增长预测分别从早前的2.0%和3.0%上调至2.3%和4.0%,其中考虑了与遭受地震破坏地区重建相关的经济活动。

我们下调了对阿根廷、南非和韩国的增长预期。我们预计阿根廷经济将在2023年收缩0.5%,然后在2024年增长1.5%。我们对其2023年增长预测的大幅下调了2.4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干旱威胁到该国的小麦、玉米和大豆产出。出口收入减少可能会阻碍外汇储备的积累,并使该国持续的货币危机进一步复杂化。

预计南非经济增速将大幅放缓,从2022年的2.5%降至 2023年的0.4%和2024年的0.7%,分别比此前的预测低0.6 和0.5个百分点。该国经济受到南非电力公司停电加剧影响,央行估计这将使2023年的增长减少多达2个百分点,这为该国增长潜力的现有结构性挑战增加了另一个障碍。

受出口下降5.8%和个人消费回落0.4%的拖累,韩国经济在2022年第四季度收缩0.4%。较低的出口需求打击了制造业,制造业活动下降了4.1%。2023年1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5,表明该行业持续收缩。虽然中国的重新开放可能会提振韩国的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但美国和欧洲的商品需求疲软将继续拖累其增长前景。

尽管韩国央行自2021年年中首次加息以来已将关键政策利率上调了300 个基点,但韩国的潜在通胀仍然居高不下。1月通胀小幅上升,总体指标从5.0%升至5.2%,核心通胀从4.8%升至5.0%。增长来自公用事业和新鲜食品价格。尽管如此,韩国央行目前仍将维持紧缩货币政策。金融环境紧缩、高通胀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以及劳动力市场疲软将使今年该国内需增长乏力。